景恬集团 logo

景恬投资咨询,###

景恬集团
微信公众号
| 咨询热线 021-58828116    4008208529
消费金融“下半场”应更注重风控:打破风控、获客之间的对立关系
发布时间:2018-10-08 16:31:30

近年来,消费金融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攀升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政策的不断利好也令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涉及消费金融业务的平台在践行普惠的路上更有信心。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2017年,消费金融放贷规模4.4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904.0%。

可以说2017年是消费金融全面爆发的一年,其中以小额现金贷、现金分期为主营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也有不少消费金融公司“乘风”现金贷,他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风控,大大的降低了自身的运营成本,在短期内实现了业务规模和净利润的强劲增涨,而在这增长的背后存在着大量潜在的金融风险。

花式“乘风”现金贷,净利润集中爆发

2017年开始,不少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现金贷的“风口”中实现了扭亏为盈与弯道超车。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的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据了解,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乘风”现金贷的模式有两种:

一、平台自身深耕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纯线上风控,同时利用自身的资金进行放款,这样的消费金融业务模式的运营、获客、风控成本相对较低。

通过招联消费金融与捷信消费金融2017年净利润对比可以发现,招联消费金融2017年全年净利润为11.8亿元,而一直处于消费金融领先位置的捷信消费金融2017年净利润为1.23亿欧元(约9.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招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从净利润上看招联消费金融实现了弯道超车。

据了解,招联消费金融主打获客、风控、放款、催收全线上业务流程,旗下产品有“好期贷”、“信用付”、“零零花”等。

而捷信消费金融则是重仓线下,人力成本较高。公开资料显示,捷信消费金融线下业务人员已超过6万。

值得关注的是,另一家深耕科技的马上消费金融也于2017年实现了净利润的急速增长。公开资料显示,马上消费金融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652万元。2017年营收为46.68亿元,净利润5.78亿元,净利润实现了近百倍的增长。

二、平台与第三方现金贷平台进行合作,由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提供资金,第三方现金贷平台提供用户与风控,进行放款。其中某些持牌机构将资金输出给第三方平台赚利差,同时也有第三方平台为持牌机构输出风控技术,持牌机构自行放贷。

以华融消费金融为例,2017年华融消费金融将资金输出给向钱贷、信用钱包、闪银、原子贷、闪电借款、嗨钱、融易花、量化派、微粒贷、京元金融、小雨金融等数十家现金贷平台。

公开数据显示,华融消费金融2016年亏损3680万元,2017年净利润为1.05亿元,实现扭亏。

值得关注的是,有业内人士向亿欧透露,晋商消费金融也为第三方平台提供资金支持,包括达飞、乐信等。

从整体上看,2017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有了质得飞跃,行业整体进入了“浮躁”期,平台更加重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科技手段进行线上放款。

行业不良率出现大幅度飙升

线上风控的模式的优势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提高用户体验,这将是未来风控发展的趋势,但就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来看,线上风控的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金融公司的需求。

据易宝支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消费金融业务的贷款不良率为2.85%;2016年为4.11%;2017年为6.62%。

消费金融行业的贷款不良率出现了大幅度飙升,2015年至2016年涨幅达到44%;2016年至2017年涨幅达到61%。

事实上,2016、2017年正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风控手段大幅度助力消费金融的阶段。由于征信体系不完善形成的数据孤岛,行业内出现了大量重复授信的现象,同时滋生了大量的多头借贷用户,而多头借贷的风险也直接导致了贷款不良率的飙升。

2017年下半年,现金贷整体陷入了以超高利率冲抵坏账的“怪圈”,年末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正式出手整治现金贷。

《通知》明确,禁止消费金融公司通过P2P网络借贷撮合等任何方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不得直接投资或通过理财等变相投资以“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等为基础资产发售的(类)证券化产品和其他产品。

《通知》的下发令行业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洗牌,此前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放款的消费金融公司选择收手,大量第三方平台选择转型、退出,消费金融行业的平均利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这预示着消费金融到已经进入“下半场”。

消费金融“下半场”更应注重风控

金融的本质上依赖于风控,消费金融也不例外,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深入,消费金融行业在利率、催收等方面将愈加合规化。在这基础上,持牌机构应更加注重风控、获客、不良率、催收等各项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从目前来看,在控制利率方面,涉及消费金融业务的平台更多的是提供长期、大额的消费贷款。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蚂蚁花呗与蚂蚁借呗,目前都在鼓励用户“升级”,升级之后信贷额度会相应提升。同时,微粒贷、京东金条、飞贷等平台的信贷额度均有所提高。

随着获客、催收等成本的逐年攀升,平台们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贷款额度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降低了平台的各项成本,额度越高相对来说成本越低。

此前,对于平台来说,风控、获客、盈利之间的关系难以平衡。其中,风控与获客是相对对立的关系,风控越严获客成本越高不良率越低获客成本越高,风控越弱不良率越高获客成本越低,如何平衡风控、获客、盈利能力三者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而就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已经进入了下半场,随着消费金融知识的不断普及,消费者对平台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消费者更多的会将平台的利率、体验等方面进行对比来选择服务。

在此基础上,消费金融机构更应注重深耕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来降低运营成本与贷款利率,同时要不断的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通过品牌传播进行获客,实际上这也同时降低了获客和不良率所带来的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的不断发展,消费金融机构的风控、获客、盈利能力之间难以平衡的关系也将会被打破。未来消费金融机构的风控越强,利率越低,用户的黏性越强,获客成本越低,最终平台的盈利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转自亿欧网)

责任编辑: admin
本页网址: http://www.shjrcapital.com/media/276.html
在线咨询

全国咨询热线

021-58828116    4008208529

服务时间

10: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