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恬集团 logo

景恬投资咨询,###

景恬集团
微信公众号
| 咨询热线 021-58828116    4008208529
华盖资本许小林:5年100亿投近100家企业,揭秘“稳妥风险投资”背后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8-03-16 14:48:02

算起来,许小林是投资行业的“老前辈”了。

他1993年进入北大国际经济系,1997—2005年,他用九年时间做到了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的位置;2006年,他加入建银国际,之后成为建银国际医疗基金创始人,并带领团队筹建了中国第一支人民币医疗产业基金。

39岁生日那天,他卸任建银国际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以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的角色亮相。

如今,华盖资本成立刚刚5年时间,却已在医疗健康、TMT消费、文化娱乐等投资领域硕果累累,资产管理规模超百亿,投资项目近100个,两家IPO,一家被上市公司并购,近20家启动上市流程,80%以上的项目获后续融资且有明确的退出渠道。他的转身无疑是成功的,这个“成功”的意思是说,他十年如一日相信、坚持、专注做的一件事儿。

1.窄胡同里跑出最宽的路

十年前,当许小林将建银国际亟需寻找的业务突破口定位于医疗健康产业时,质疑声一片,他花了很长时间向出资人解释,“为什么我要这样选择?”倒不是因为医疗产业本身是伪需求,而是因为当时极少有人看得懂,也没人真的敢下注。

“过去没钱时,大家更多关注解决就业、温饱问题,有一定财富积累后,会更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文化消费以及子女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投资只会增长不会减少。”这背后消费升级的大逻辑,并非多么高深的学问,但许小林让人佩服的是,他看到了趋势,然后真的做了。

目前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活跃着的玩家很多,外资机构、银行系机构、民营上市公司,也有以华润、上药、国药等为代表大型国企医疗产业集团,还包括红杉、启明、九鼎、高瓴、达晨、深创投等一批一线VC/PE也大规模进军,资本愈加强劲地向医疗行业倾斜。

面对这些竞争者,华盖资本的优势在哪里?

“能够挖掘到中国最早的人民币医疗基金团队,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细分方向都有成功案例,投资过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我们深入这个行业,有切实落地的资源,这些就是华盖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华盖的基因。”许小林说起来很轻松。

但实际上,这些核心价值体现在尽调、投资、投后每个琐碎的环节中。“在中国整个医疗的大产业链上,还是要做全产业链的投资才会形成优势。”许小林讲道。

事实证明,华盖的眼光确实独到。2017年初,中国最大的乙肝疫苗生产企业康泰生物、目前深圳最大的专业眼镜连锁机构博士眼镜相继登陆A股上市,账面回报均超过两倍。2016年1月底,华盖资本1.4亿元投资的海南中和,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多肽产品研发生产企业,光去年净利润就超过2亿元……这些也只是华盖投资案例中的一角。

许小林认为,投资人要真正理解中国的医疗产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至少要在医疗投资行业工作五年,因为五年不仅是一个项目投资的完整周期,也是医药项目从研发到临床实验再到获批的最短年限;二是要有三个项目的完整投资经验,完整经历寻找项目、投资项目、退出项目的过程,否则就很难说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理解。

而时间历练出的经验和实力,恰好是许小林和华盖最得意的王牌。“其实,做医疗投资天然是件挺辛苦的事情。”许小林笑了笑,因为绝不是有钱有资源就能快速“识破”好项目,“你得常年在这个行业里呆着、磨性子,先发优势很重要。”他说。

2.聚焦三大领域,做“稳妥的风险投资”

在华盖的合伙人文化中,做“稳妥的风险投资”是大家的共识。而当“稳妥”成为“风险”的修饰词,背后一定有着完整、强悍的内部逻辑支撑。

这套逻辑里,最直观的是华盖选择项目时三条简单而明朗的标准:趋势看好、创始人靠谱、自己帮得上忙。这三个框架同时为“稳妥”上了保险,保证华盖的投资列车不会轻易偏离轨道。与其相对的,项目是否盈利、公司离IPO还有多远、对方给的条件是否优惠,这些量化标准反倒不是其衡量的重点。

51信用卡和十点读书都是在这个框架下被选中的明星项目。华盖找上他们时,两者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但却双双在投后一年多时间里就实现了盈利。这速度多少有点超出华盖的预期,但除佐证了这套标准的可行性之外,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稳妥”的另一个侧面——不期待爆发式的利润。

总体来看,华盖所投的项目,账面回报一直处在高值,但这些在许小林看来不过是“纸上富贵”。回报预期上,他始终扮演着一个“泼冷水”的角色:“尽管我们投的都是快速增长的行业,但我向我的出资人LP和被投企业一直表达一个理念,就是华盖不期待一个爆发式的利润,我们走得相对稳妥。”

大原则之下,为何看好医疗、TMT、文化三个领域?

许小林认为这也是稳妥的选择——回到需求本身。十年之前,他对行业做出了判断:医疗、TMT与文化一定是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就是人有闲钱了会用在哪儿?无非就是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关注自己的文化消费和子女的教育。

选定了行业之后,许小林紧接着面对的就是另一个判断:这些行业都放在一个基金里去做,还是走专业化的方向。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基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并非专业出身,但擅长将行业与投资相结合。后来他也一直坚持专业化的道路,其实是对行业规律的尊重:“把握一个公司能不能上市,不是单纯看财务指标就可以的,必须要对行业有很深的理解。”

如今,华盖在三个方向上分别拥有了一支相当成熟的队伍,保证在每个细分领域投资的专业与专注。十年摸索,华盖知道行业里面真正最好的投资机会在哪儿,也知道基于团队的能力,在哪个方向能够发挥长项,这些最终形成了华盖的核心竞争力。

3.投资只求心安

“最艰难的路,才是捷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心安是投资的最高标准”,这是许小林最喜欢的三句话,并奉之为投资准则,被他用在了每个“关卡”。

首先是LP。在募集新基金时,许小林不是没有碰到过诱惑。某位老板提出给基金募集超过50%的资金,交换条件是参与基金的决策层。这样的LP,许小林拒绝了好几个。

做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但许小林很坚决,“要清醒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是要规模,要快速扩张,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一件事?要知道自己是要钱,还是要一个理念相投的合作伙伴。”

“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信任’二字,别人把自己的现金财富交给一个独立第三方进行管理,我们必须提供能赢得对方信任的盈利模式。”许小林坦言,与以往相比,华盖资本最大的改变是,LP不参与决策,全是团队决策。这样一来,组建团队的过程中就更需要建立信任感。

许小林非常看重内心感受,凡事都力求做到“让自己心安”。在团队建设上,他打造地大家庭氛围能让同事开心投入工作;投资上,他坚持自己确定的投资逻辑,如果内心对项目有一丝的犹豫与怀疑就绝不投资。在他看来,所有的尽调、专家和团队成员的意见,以及同业与市场状况都只是参考,如果自己的内心存在不安,之后一定会出问题。

“我是从一线投资经理起步的,一直做到公司创始人,所以我更明白这个心态。”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许小林说,投资决策不是说服别人的过程,而是说服自己的过程。怎么让自己的判断在逻辑链条上心安理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4.投资需要勇气

总结过去十多年的投资感悟,许小林认为对于投资人来讲,最需要的是三个素质:第一要勤奋,第二要专业,更重要的是,第三要有投资的勇气。当然如果投资要取得巨大成功,还需要一点运气。

从华盖团队的投资结果来看,也印证了这个的观点。过去十多年中,他们投中了行业里最大的口腔医院、最大的妇产医院、中国最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的企业、最好的互联网银行、也投中了最好的互联网母婴企业。在这些成功的案例中,很多人看到的是华盖资本团队的勤奋。

而对于细分行业的投资,大家看得的少或者看不到的一面——他们对创新技术的支持,对具有冒险企业家精神的这些创业者的支持。这个支持的勇气,是他们在这么多年能投出一些好企业的关键。

华盖的勇气就体现在:一旦认准之后,就去坚定地做。这份勇气被许小林认为是一个机构能够在一个新兴行业里真正跑出来的核心原因。可以说,现在华盖出手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是一个一个真枪实弹试出来的。相对于“理性派”,许小林更相信实践的力量,“去试,机会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源自天使茶馆)

在线咨询

全国咨询热线

021-58828116    4008208529

服务时间

10:00-18:00

客服电话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